3.1K
隱翅蟲(Rove beetle)是因翅膀不明顯而得名的小型昆蟲,隱翅蟲皮膚炎往往發生在炎熱夏季下雨後,皮膚接觸隱翅蟲體液(只要接觸10-15秒就反應)產生嚴重的強酸灼傷,皮膚隨即會發生局部型的刺痛、紅腫、紅斑、水泡與糜爛,因為一般不會潰爛至真皮所以並不會留下疤痕。一起來看看了解隱翅蟲的習性以及隱翅蟲皮膚炎吧!
隱翅蟲是什麼?
- 隱翅蟲(Rove beetle)為一種小型昆蟲體長約1公分,鞘翅極短,因其翅膀不明顯而得名,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毒隱翅蟲屬(Paederus)的種類,因外觀酷似螞蟻,且身體中段有明顯的亮青色, 故又稱「青螞蟻」,不主動叮螫人類。捕食性隱翅蟲在農業上可應用於生物防治,為農業生物防治益蟲。
- 活躍於夏、秋兩季,喜好棲息於濕地、湖邊、積水處、水溝、雜草叢、石頭下、池塘、水稻、玉米等作物田與樹林中等處,晝伏夜出。每當陰雨或濕熱的天氣或棲息處受到侵擾時,活動性會更加劇烈,大量成蟲離巢而出。
- 隱翅蟲具有趨光性,容易被光源吸引,常在晚上飛入有燈火的地方,夏天在公園散步或野外活動者都是高危險群。
隱翅蟲皮膚炎
- 當隱翅蟲接觸人類時,人類常會反射性拍打,造成蟲體破碎,流出琥珀色含有隱翅蟲素(paederin)的體液而造成人類皮膚的刺激(只要接觸10-15秒就反應)通常都在外露部皮膚如臉部、頸部以及四肢產生嚴重的強酸灼傷或過敏反應。在二十四小時左右開始出現水泡、膿及潰爛的變化,皮膚會呈現線狀、斑片狀或混合型的浮腫性紅斑,有灼熱及刺痛感。
- 如果有適當的處置,病灶可在三至四天後乾涸,並在六至七天左右落屑痊癒,但可能會有一至二個月的色素沉著反應。
- 若是處理不當,如:亂擦藥膏、以不當之溶液或藥劑洗滌、隨意搔抓弄破水泡及膿,可能造成續發性的細菌感染或全身性的過敏反應,甚至於會留下難以磨滅的色素或疤痕。
如何預防隱翅蟲?
- 夏天與夜晚是隱翅蟲大出的時期,在野外或草地活動時應穿著長袖長褲並使用驅蟲液。
- 隱翅蟲容易被光源吸引,晚上睡覺時最好關燈,必要時可使用蚊帳以減少與隱翅蟲接觸的機率。
- 若發現隱翅蟲附在身上,千萬不可用手拍打,最好用扇子煽走或用嘴巴將牠「吹離」。萬一接觸到蟲體體液,應迅速以大量清水洗淨以及冰敷。
不幸患上皮膚炎該如何治療?
醫師會給予病人外用抗生素藥膏來預防細菌感染或口服止痛止癢藥減低疼痛及搔癢感。只要維持傷口病灶處不要有細菌感染,傷口癒合是非常之快。而在自我護理上應先以清水(不須使用肥皂)溫和地沖洗病灶,沐浴後立即換藥,並小心不要意弄破水泡,以乾淨的紙巾或毛巾壓乾病灶,不可搔抓以免加重發炎造成色素沉著,也要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如菸酒、酸辣、檳榔等)。
隱翅蟲喜好棲息在草地及樹林中,當隱翅蟲棲息處受到騷擾,例如雷雨過後、天氣溼熱、整地、除草等,牠們的活動性會更加劇烈。如果爸媽在夏天帶小朋友去公園散步或戶外活動時,要特別注意隱翅蟲出沒喔!
資料來源:草屯鎮衛生所